按字母顺序浏览: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
搜索“TAG:圣经”找到相关内容140篇,用时1.227997秒
摘要:详细资料 相传,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,由天使陪同乘天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后,就脚踏这块巨石升天去听真主的启示的。据说这块巨石上,至今还留着穆罕默德升天时的脚印。所以,“亚伯拉罕巨石”被穆斯林视为“圣石”。“圣石”下面[阅读全文]
摘要:阿兹拉艾尔(Azrael) 伊斯兰教的大天使。拥有四头四翼,司职死亡的天使。全身持有和所有人类相同的眼睛,眨一只眼就要有一个人类死去。受摩西请求,经过安拉允许以后,阿兹拉艾尔将人类的寿命从六十年延长为七十年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巴比伦最著名的一神,系女神沙巴尼从男神巴勒米罗达所处;因男神为至尊,凡他所出各种命令,不能亲自晓喻,惟藉尼波显现,以明告家人,所以受人崇奉,认为国中文安格物等学,都由尼波神默示而作。代相传授,称尼波为智慧师、文字师、[阅读全文]
摘要:简介 广义[1]上的死海古卷,包括在死海沿岸陆续发现的古洞中所发掘出的文卷。狭义上的死海古卷,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,在死海西北沿岸,昆兰地区的一条干涸的河岸旁十一个古洞中所发现的古卷。 从1947年开[阅读全文]
摘要:被接去 [bei jiequ]: 1.to be taken away。当耶稣再来时他会招聚被他拣选的民,从天这边到天那边(马太福音24:31),有些会被带走,有些会被留下(马太福音24:40-41)。 8 2[阅读全文]
摘要:位于最北边,最重要的东西通道。 1、约书亚在此战胜亚摩利诸王(书10:12)。 2、罗马军队于AD135年从此谷进入犹太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在犹大末叶,道德堕落之际,书种宗拜偶像之举,潜行输入,敬奏天像,亦在其内。日车与日马,即为人民所崇拜者。相传此为犹大某王所赠,置于殿中,约西亚王曾以火焚烧之。王下廿三11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爱敌人 [ai diren]:to love one's enemy。摩西的律法传导"要爱人如己"(利未记19:18,加拉太书5:14)。耶稣解释这指"要爱你们的仇敌"(马太福[阅读全文]
摘要:基督教名词 爱席 [aixi]:love feast。在早期教会里每周举行的普通聚餐(犹大书1:11,CUV),见爱筵[aiyan][阅读全文]
摘要:关于主内肢体 “肢体”是《圣经》的观念,《圣经》教导我们,信徒如同一个身子,只是分属不同的肢体,“因此以一个肢体受苦,全身就受苦”来教导大家彼此担当,同时也说明基督才是“头”,每一个肢体都接受“头”的指挥。这样的关系,[阅读全文]
摘要:学术界争论 学术界对这些发现的真实性有争议,但是如果得到证实,它们的重要性将能与1947年发现的死海古卷相媲美。铁书的书页大小跟信用卡差不多,上面的图形、符号和文字显然涉及到救世主,甚至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和耶稣复活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语出圣经,应译为人子。 例如 人子来,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. (路加福音 十九:10) For the Son of Man came to seek and to save what was lost.[阅读全文]
摘要:历史渊源传入 后埃及、叙利亚、小亚细亚各地仿效者日益增多,一时成风。4世纪上半叶,埃及的帕科米乌首倡集体隐修,在塔本尼西创建第一座隐修院,把隐修士组成团体,在院长主持下,同食共住,统一规戒,统一服装,定时举行集体崇拜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黄锡木(Wong,Simon S.M.),加拿大亚伯达大学古典文学学士,美国惠斯敏斯特神学院圣经研究硕士及神学硕士,南非普勒陀利亚大学希腊文系文学博士,曾为美国俄利根大学语言系访问学者。现任联合圣经公会(亚太区)翻译[阅读全文]
摘要:基督教词汇 半尼其 [Banniqi]:Boanerges。希伯来语,意思是"雷子”。耶稣给雅各和约翰取这个绰号是因为他们个性激烈(马可福音3:17)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1、犊乃犀牛,原作献神之物。亚伦曾制造金牛犊,谓以此代耶和华之灵,令民拜之;似从埃及之陋俗,因以色列人曾在埃及目睹其民拜阿披司,即犊神也。耶罗波安作王时,复立拜犊之礼。二者同为陷民于罪,为神命令所不许。出三十二4,王[阅读全文]
摘要:马西昂派(Marcionite),第一个异教的基督教派别。由锡诺帕的马西昂创立(全盛期在公元二世纪)。主张二元论:《旧约圣经》中的创世主和制定法典者以及《新约圣经》中的慈悲仁爱的上帝。屏弃了《旧约圣经》的全部和《福音[阅读全文]
摘要:Job's despair (约伯的绝望)。圣经里的经典著名故事,西方人都知道。 这里Job 不是 job (工作),而是圣经里的人名,所以J大写。 约伯的绝望:极大极深的痛苦导致的绝望。 圣经里的Job([阅读全文]